我的账户
博雅传媒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博雅传媒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博雅传媒公众号

博雅传媒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穿越"鳌太线"失联驴友遇难 外套脱落身旁疑曾出现失温

2022-03-02 发布于 博雅传媒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原标题:鳌太穿越失联驴友找到但已不幸遇难)

救援队搜救驴友途中。

西部网讯(记者鲁鹏飞)10月12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从参与搜救鳌太穿越失联驴友的西安晨曦•秦岭救援队了解到,10月10日17时许,救援队在鳌太线南天门下缓坡100米的地方发现一具驴友遗体,经确认为53岁河南郑州失联驴友吴某,疑因失温遇难。此次救援队在搜救失联驴友过程中,还劝返了一名来自广西的驴友,将其安全带下山。

搜救队帐篷上全是冰。

失联驴友找到但已无生命体征

9月25日,吴某与其他两名驴友结伴同行进行鳌太穿越,9月27日,吴某穿越途中腿部感到不适,与另两名驴友在2800营地分开,其他两名驴友遂下山求救,等这两名驴友再次返回时却找不到吴某。10月2日,接到失联驴友家属求助后,太白县应急管理局帮助其联系专业救援队开展搜救。

由于从10月2日夜间开始,宝鸡出现了秋雨期第4轮强降雨天气,多地出现大雨到暴雨天气,10月4日6时至5日6时,宝鸡全市大雨到暴雨,太白局地暴雨。10月2日,救援队上山开展搜救工作,因山上天气突变有大风大雪,天气状况恶劣,救援工作被迫终止。天气好转后,10月8日,救援队一行再次上山进行搜救。

救援队搜救驴友途中。

“10月8日,我们从红河谷上到太白山,再从大文公一路向2800营地前进展开搜救。从10月8日至11日,历时4天3晚,参与此次搜救的共12名人员,突击队本次上山7人,其余有村民及向导5人。在搜救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名广西玉林籍穿越驴友,将其劝返安全带下山。”秦岭救援队搜救队副队长秀才告诉记者,搜救过程中,天气变化对此次搜救带来严重影响,全线因降雨降雪后已经全部结冰,道路非常难走,途中遭遇极端恶劣天气,雨雪下到身上迅速结冰,一晚上帐篷上全部是冰,帐篷和队友鞋、衣服全部被淋湿。所有队员为了尽快到达驴友失联地,途中也未做过多的停留休整,想尽最大的能力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完整的家庭。

“10月10日下午5点多,我们救援队在南天门下缓坡一块石头处,发现了失联驴友,不过已经不幸失温遇难。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外套都脱在一边,身上只穿了秋衣,这是人体失温后的一种表现。”秦岭救援队搜救队副队长秀才说到。

记者查询了解到,人体在严重失温的情况下,神经感受错乱,会产生虚假燥热感,这时体温虽然一直在下降,皮肤感受器却有热的感觉,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热的信息,传递到效应器,导致失温者做出反常举动。

秦岭救援队搜救队副队长秀才说,他们已经和失联驴友吴某家属沟通联系,目前,家属已经联系了当地派出所,处理善后事宜。

救援队搜救驴友途中。

提醒:珍惜生命徒步穿越要理性

对于禁止鳌太穿越,西部网·陕西头条近年来多次报道过,也呼吁大家保护秦岭高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珍惜生命,不擅自进入保护区进行徒步穿越。

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鳌太线”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誉为“中华龙脊”。“鳌太线”平均海拔为3200米,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在户外运动兴起之前,保存有完好的天然状态的山地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鳌太线”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黑河水库和石头河水库是陕西关中地区沿线城市的饮用水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鳌太线”位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擅自穿越即为违法。

“鳌太线”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刃脊和角峰之间,高强度的线路,极其复杂的地形,变幻莫测的气候,极易造成体力透支、高原反应、身体快速失温、迷失方向等,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近年来,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在网站论坛、微信等多个平台发帖,擅自非法组织“鳌太穿越”等活动,随意进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严重破坏了秦岭高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虽然管理部门多次发布“禁令”,劝返、处罚多人,社会各界也一直呼吁保护秦岭高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珍惜生命,但非法穿越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

根据近年来高山监控的数据统计,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鳌太线”上羚牛的活动数量明显减少。另外,“鳌太线”上被驴友称为2800米营地的地方,是秦岭山脊海拔较低的一个豁口,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此处南接秦岭海塘河沟道,北接秦岭北坡的白云峡沟道,是大熊猫唯一有可能从秦岭南坡迁移到秦岭北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为活动对大熊猫迁移造成极大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2017年,短短五年时间,“鳌太线”就累计走失、失踪、死亡驴友多达46人,“鳌太线”成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一条线路,可以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线”。“鳌太穿越”已经成为一种危险的、背离户外精神的“竞赛”。针对非法穿越行为,自2017年9月起,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多次开展集中整治,劝返、处罚多人。

2017年9月21日,太白山保护区管理局从网上获悉有关组织将组织人员进行鳌太穿越并制定“安全穿越鳌太线指南”后,立即向有关组织发函,告知其穿越本身的违法性质,指出“鳌太线”穿越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太白山多变的气候造成的,再安全的“安全指南”也不能预见太白山天气的变化,“安全指南”一旦发布,必然会误导广大户外爱好者认为穿越“鳌太线”是合法和安全的,会蜂拥而至导致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加重和死亡人数的增加。

今年国庆假期,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再次发布了禁止非法穿越通告。呼吁大家回归到理性与平和的生活轨道上来,保护秦岭高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珍惜生命,不擅自进入保护区进行徒步穿越。

延伸阅读:

又有人擅闯禁地!秦岭死亡线路5年46人失踪,这里究竟有多危险?

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应急管理局接到报案,3名驴友非法穿越“鳌太线”,途中1人疑似腿部抽筋无法行动,2名队友下山求救,但当队友和附近村民返回时,发现对方已经失踪,目前已经失踪多日,有专家判断该驴友可能凶多吉少。

尽管当地应急管理局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了搜救,但一直没有找到,后因天气原因导致搜救工作被迫中止,失踪驴友生还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鳌太线”第一次出现失踪事故,在2012年到2017年的5年时间里,“鳌太线”已累计失踪、死亡人数多达46人。由于这条线路非常危险,以至于被人们称之为“死亡路线”,早在2018年,当地就发布了禁止穿越鳌太的公告,但仍旧有一些驴友不顾劝阻,非法穿越。

就在今年五一期间,该地派出所每天都会接到失联报警,仅仅一个小长假,就在秦岭搜救出超过20人,但尽管如此,五一期间仍旧有2名驴友遇难事件。

那么问题来了,秦岭“鳌太线”究竟有多危险?竟然能被当地官方列为“禁地”?

秦岭鳌太线

秦岭,又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这里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生活着非常多独特的珍稀动物,比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

鳌太线,是驴友们的称谓,指的是秦岭两个主峰鳌山与太白山拔仙台之间的一条海拔最高的主脊,行走这条路,又被称为“行走在中华龙脊”。鳌太线又分为大鳌太线,小鳌太线和标准鳌太线,但它们只是起始点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一样的危险。

我们知道,秦岭刚好是我国南北方交界线,也是我国800毫米降雨分界线,再加上鳌太线海拔高约3000米左右,这就导致了秦岭地区气候多变,垂直梯度变化较大,一日之内甚至能够经历四季的变化,环境非常迷人。

再加上秦岭又位于我国中央地区,交通非常便利,以至于每年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游玩,所以当地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但也有一些驴友,为了追求刺激,为了挑战自我等各种原因,放着开发好的旅游区不去,专门攀爬无人区,尤其是鳌太线,因为高难度备受驴友的青睐。

要知道的是,鳌太线海拔高度非常高,一日之内的温差特别大,有些山口又刚好位于风口,大风甚至能够将人刮走。

除此之外,山区的气候变化非常大,有时上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可能会出现降雨,并导致气温下降。在低温加降雨的环境中,人体体温流失速度非常快,半小时之内就能致人死地,因此很多鳌太线的人都因失温而死。

鳌太线路上第二种意外伤亡的事故则是:坠崖。鳌太线海拔较高,有时山顶上会有积雪或者冰块,再加上有些路段比较陡峭,稍微不留神,就可能会因此而坠崖。山上气候变化多端,而刚下过雨之后地面比较潮湿,在行走过程中也容易滑倒而坠崖。

还有,秦岭之中生活着很多野兽,常见一些的有野猪,鹿等,凶猛一些的则有黑熊、云豹等,大风、山洪、野兽等也会威胁到旅游的安全,再加上这里人烟稀少,一旦遇险很难能够得到救援。

鳌太线攀登的难度非常高,根本不适合毫无野外生存经验的新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大佬,也要准备好相应的补给,药品,规划好行程,并且全程小心翼翼,否则一旦遇险,将会凶多吉少。

然而即使如此,每年仍旧有多人在攀登鳌太线路时失踪、遇难,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地才把鳌太线列为“禁区”,禁止任何个人和单位私自进入。

禁区内真的没有人吗?

事实上,鳌太线虽然是禁区,但禁区内也会有人类活动。

除了私自进入鳌太线的驴友之外,鳌太线沿途的山下其实有很多村落,村落里生活着很多当地居民,一些居民偶尔也会进入到大山之中采药,采集果实等。

但这些村民一来从小生活在当地,对当地路线、气候都非常熟悉,另外当地村民并不会像驴友一样穿越整个鳌太线,而是会行走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

所以此地虽然是禁地,但禁止的其实是驴友们不顾劝导,私自攀登。另外要说的是,在没有得到批准的情况下,驴友们绝对不要进山,更不要强行穿越鳌太线。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博雅传媒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博雅传媒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博雅传媒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博雅传媒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