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博雅传媒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博雅传媒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博雅传媒公众号

博雅传媒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重庆工人维修800年前观音像,无意触发密室机关,打开后专家大喜

2022-04-01 发布于 博雅传媒
剧本杀发行 https://www.td010.com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宗教地位很高。因其超逸的处事态度,及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备受信徒推崇。

不过世人对它的态度褒贬不一,部分人认为佛教的传播的是“避世”态度,一些人反倒由于佛教的“避世”而认为是生活的“大智”。

不可否认的是,佛教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自古流传下来许多经书和佛像,这些成为古代文化的一大特色。

佛教的传播与流行

在许多小说和电视剧中,拜佛、抄经书、上香、还愿的剧情数见不鲜,几乎是古代剧情的标配。由此可见,佛教在民众心里扎根已久。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的古印度。佛教一经创生,便引起巨大风浪,瞬间席卷古印度。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期。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了解到在我国遥远的南方还有一个国度,他们为它取了名字,是为“天竺”。为了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汉朝开通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作用不仅仅是交易买卖物品,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汉朝与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而佛教及天竺来使便是通过丝绸之路,正式展现在汉朝统治者眼中。

当时佛教的文化历史背景与中国有较大差异,为了能够在中国更好传播,将它根据中国本土文化进行改进。

汉朝时注重孝道,连选任官员都采用“德行取人孝廉”的方式。为此,天竺来使专门撰写了一部有关孝道的经书。

汉朝时儒家、道家文化盛行,佛教译经也要迎合儒道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所理解。民众思想保守,佛教作为外来事物,推广十分不易。

再加上佛教只在上层社会流行,被统治阶层垄断,基本人人家中都有一本佛教经书。其实他们并不真正理解佛教,对待经书更像是对待能彰显自己身份的物品。

汉朝皇帝为了向天竺来使展现国家对佛教的重视,专门修建十座佛寺。中国第一座寺庙,洛阳白马寺,便是从汉朝传承至今。

之前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只在灵魂不灭和轮回报应这两个浅显的佛教义理。在魏晋时期,中国出现许多从事佛教理论研究的佛教学者。

佛教逐渐兴盛,译著增加。统治者主动派人向西方求取佛经,佛经才开始向民间流传。那时社会分裂、动荡不安、战事迭起,民不聊生,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佛教讲究因果循环,认为今世遭受的苦难,是为了来生享福。遭受苦难的百姓急需心灵的慰藉,希望逃离残酷的现实,所以佛教传播非常迅速。

佛教在魏晋时期发展出许多信徒,社会上形成儒、佛、道并进的局面。佛教的一些义理能有效排解民众心中的苦闷,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撑。因此,统治者把它看作有助于统治和维持太平的工具。

不仅国家组织翻译佛教经典,还有众多僧人为精深佛法,而主动去西域求学。

在唐朝时期,佛教鼎盛发展。皇帝尊敬佛法,底下人有样学样,基本上每位官员都会往家里请一尊佛像,此时佛教社会地位最高。

僧人玄奘为了学习更多的佛教理论,被皇帝封为“御弟”,前往天竺取经。回国后,玄奘在国家组织的一场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吴承恩就是以玄奘去往天竺取经为原型,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西游记》。在剧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身心遭受巨大考验。他们最终取得真经,还修得金身。

佛教推崇断情绝欲,弟子理应看破红尘。世间万物皆为虚幻,他们所拥有的、所经历的、所痴迷的、所悲痛的一切事物,只不过是一场“空”。只有看破虚幻,才能修的精深佛理。

在晚唐时,皇帝大力打击佛教。在他看来,佛教众徒不过是能说会道的一群骗子。佛教发展由高峰跌入低谷,不过它对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渗透已经非常深刻,将它连根拔除不异于痴人说梦。

到宋朝时,佛教被打压的情况已经好转,佛教仪式更加丰富,寺院活动更加商业化,众多寺庙都会卖得道高僧开过光的护身符与珠串。

在民国时期,“德先生”和“赛先生”被广泛宣传,唯物主义辩证思想占思潮主流。封建传统思想受到批判,佛教也受到猛烈冲击。

佛教在中国发展有两千多年,信徒修建了许多佛像与寺庙,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敦煌莫高窟里,绘有众多佛教壁画。不过经年日久,曾经辉煌无比的佛像与壁画已经斑驳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尊重各种宗教,还出台了公众有宗教信仰自由的相关文件。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名胜古迹,历史学家和文物修复专家肩挑重担,负责编撰经书和修缮佛像,力求重现佛教的辉煌。

维修残破观音像,发现惊喜

在一些古代电视剧中,会看到金光闪闪的佛像,它们悲天悯人的形象仿佛能洗涤人的灵魂。还有不少剧情中会出现,“若自己实现愿望,定为佛祖打造金身”这样的情节。

其实“打造金身”并不知用赤金打造佛像,一是由于古代黄金价高,若赤金打造岂不是要让人倾家荡产;二是不安全,胆大妄为之徒定会觊觎不已,这是对佛祖的亵渎。

人们最常用的做法,便是在佛像外层敷一层金箔,美观又不失大气。不过这样的佛像,经不住风吹雨打,需要经常修缮。

在重庆大足区石刻景区中,便有一座800年前的观音像。这是一座千手观音,共有830只手,其中有一只断臂。年代久远,它经受风雨的侵蚀,外表覆盖的金箔已残缺不全。

即便如此,它的威严仍不减当年。为响应国家号召,2011年专家做了周密的修复计划,开始对它进行修复工作。

在进行修复之时,维修工人不小心触发机关,只听轰的一声,在观音像内部出现暗格。工人立马向专家报告,生怕自己毁坏了文物。

专家一听,大惊失色,抓紧去实地勘察。他在观音像内部发现一块石砖题记,还有少量金箔、瓷器碎片。

石砖题记记载了这尊观音像的建造历史,它建成于唐末宋初时期,为一众佛教徒雕刻。他们怀着虔诚的态度,一刀一刀刻得行云流水,将观音悲天悯人的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为了后世了解这尊观音像的建造历史,他们选择记载在不会腐烂的石头上,为了石头不会丢失,专门建了这个暗格。

在明朝时期,观音像斑驳不堪,有人进行全面修复。在他修复时,也发现过暗格。遂将修复过程,与他所处背景记载在石砖上,还在暗格中留了一些修复用的金箔和瓷器碎片。

而今石砖的内容被专家解读,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石砖题记为宗教文化和社会文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材料,金箔和瓷器也证明古代修复技术的科学性。

专家在惊喜之余,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他们用石砖作为载体,用文字记载,藏与暗格。

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淋,字迹不会消磨。而且机关隐秘,具有修复时才有可能触及机关,而修复的时候也正是需要记载的时候。

直到2015年,这座体型巨大的千手观音像才修复完成,重现它初建时的辉煌。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佛教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其中许多观念为大众接受。佛曰:“众生皆苦,唯有自渡”。人到世间走一遭,就是来受苦的,摆脱不了苦与累的纠缠。

但人可以把苦难作为促进成长的催化剂,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佛教推崇今生受苦,是为了来世享福,今生受到的所有苦难,在来世都会得到弥补。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这是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随心而为,随性而动,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给自己背太沉重的枷锁,看开一切。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与人相交也随缘分,有缘则聚,无缘则散,不用强求。

佛曰:“既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过“命由己造”,在人生中要保持拼搏奋进的态度,才能种善因得善果。

是你的,终究还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佛曰:“在滚滚红尘中,坚持做一个清醒的人”。红尘人间,诱惑太多。身处其间,最难能可贵的是,不为物欲引诱,内心纯净,坚信人的善良,对世界以真、以礼相待。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人心难测而信之。

佛教在中国传承两千年,还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在这个物欲纵横的社会,给人营造一方心灵的净土。让人安静下来,慢慢享受生活,毕竟人活一世,除了生死之外,又有什么天大的事呢?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博雅传媒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博雅传媒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博雅传媒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博雅传媒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