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博雅传媒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博雅传媒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博雅传媒公众号

博雅传媒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怀素难得的小草真迹,流传千年一字未损

2022-07-05 发布于 博雅传媒
海外充值微信钱包

提到草书,无人不知“颠张狂素”的大名。怀素经由颜真卿,继承张旭的奔腾张扬,将草书浪漫的一面推向了顶峰。

许多人无法欣赏这一风格的狂草书法,对此,我想借用唐伯虎《桃花庵歌》里的那一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在怀素有一件作品的背后,有元代书法大家赵子昂的这样一段跋文:“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此卷是素师肺腑中流出,寻常所见,皆不能及之也”

一见怀素的这件大作,其他的作品都成了“寻常所见”,变成了俗物,这件作品便是怀素的小草真迹《论书帖》。

《论书帖》何以如此受人青睐,甚至让赵子昂觉得连《自叙帖》和《苦笋贴》都稍逊一筹?

因为怀素的癫狂怪异都只是表象而已,他的狂怪背后是魏晋森严的法度。怀素极少将这一面表现出来,他的严谨森严,从心所欲只在他的小草作品《论书帖》当中。

与狂草结构的随机变化截然相反,《论书帖》的结体十分严谨。不仅结体严谨,其章法也是异常森严整饬,与狂怪毫不沾边,呈现出一种圆融高雅的姿态。

怀素擅行中锋之笔,所以文字骨气沉稳;加上其中偶尔的牵连映带,《论书帖》成为了一卷血肉兼备,筋骨内含的小草精品。

明代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项元汴这样评价这幅作品

“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要其合作处,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

《论书帖》的每一笔都是按照“二王”的草书笔法来写的,其中笔画的精微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每一笔点画都恰到好处,堪称草书章法中的教科书。

正如《论书帖》中内容所记叙的“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

这也是《论书帖》名字的来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狂怪,可沉静,一切的基础都来源于先贤森严的法度和怀素在瓦片素墙之上十年如一日锤炼出来的高超功力。

《论书帖》虽只有八十五个字,但流传千年却能一字未损,其中的每一个字从书法审美再到理论论述都是草书学习的精华。这短短八十五个字的小草《论书帖》已经足够照耀整个草书发展史。

也许是上天不舍得这样的精作散逸或者有所残缺,自怀素至今近千年,《论书帖》真迹一直流传有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如今这一帖草书仍然保留着最初的装裱,它的背后还有宋徽宗,赵子昂等众多大家的跋文,那些跋文皆是其辉煌荣耀的见证。

《论书帖》现今藏于辽宁省故宫博物院,是博物院“顶梁柱”一般的存在,也是国家的一级保护文物。

众所周知,王羲之并没有真迹传世,怀素的这一卷草书真迹全文精简,但浓缩的都是精华。作为“二王”笔法的真传,《论书帖》实是难得的学习范本。

对于研习草书的人,尤其是初学者来说,能得此《论书帖》之二三分技法与神韵,便算得上是大有精进了。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 博雅传媒
    1970-01-01
博雅传媒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博雅传媒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博雅传媒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博雅传媒 X1.0@ 2015-2020